大家读【dajiadu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江国正清秋》最新章节。
“边草,边草,边草尽来兵老。山南山北雪晴,千里万里月明……”
第一次听到这支曲子时,裴温还是个刚晋为下级军官不久的少年。本来,以他的年纪,不应该有如此高迁——他甚至连丁男都不算。可那时桓昭交战正烈,死伤无数,而他或许是英勇,或许是好运,不但幸存下来,还立下了不小的战功。
如今,十几年过去了,血满山原的战场仿佛已成为记忆中的幻影,少年时的志向却还如火焰般灼烧着他,大如席的雪片也不觉冷,凛似刀的风霜也不觉寒。
十几年来,他见过终身未能卸甲的老兵,却不曾见过真正死尽的边草。边草,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事物,虽然那样卑贱,那样纤弱,被足履践踏,被马齿啃噬……仍总是一片一片、一年一年地冒出头来,火烧不尽,刀斫不绝。
自打两国停战以后,他所驻守的西北军就像是逐渐陷入了某种半休眠状态,除了偶尔发生的小规模战斗,曾经的锐师已成了不出鞘的宝刀。故土就在眼前,他却只能空自守望,不禁令人渐生髀肉复生之叹。然而,长久的居闲也让他开始思考起战斗以外的事。多年的休养生息,使得边地的民生也恢复了几分和平繁华的模样,这一切实在来之不易。可是,年岁易逝,难道他这一生就要如此蹉跎过去?
对功业的渴求心和天性中的同情心拉扯着他,不过,究竟走向哪一边似乎也由不得他。现在,女王陛下的诏书已替他做出了选择。
中军大帐内的气氛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热烈,上官陵正与诸将围在地图前,商议作战方略。
“荀将军,就劳你先行一步,领军从这条路走,拔取亭仓、祝州,掩护我主力侧翼。虽然容军会在东边牵制,但我军离成洛更近,必然会吸引北桓军更多主力……倘若一切顺利,就在惠阳与我军会合……”
裴温在旁静静听着,心中却在思考着自己的请求。他一直在寻找机会,想要为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,踏出实现毕生理想的重要一步。视线时而停在地图上,时而驻留在上官陵脸上。上官陵,贤名昭著的丞相大人,从来也不是他这种久驻在外的边将能轻易见到的人。何况,这位丞相据说从未领过兵,能够独具慧眼赏识于他吗?
终于,上官陵布置完了任务,举目向四周巡望了一圈。
“丞相!”裴温赶忙出声,“定襄和九原,可已有攻取的人选了?”
上官陵向他看看,俊丽的双眸微含笑意:“莫非裴将军想要请缨?”
“末将确有此意。”
裴温直言不讳,因见上官陵不答,心头便不免生出几丝烦乱:“丞相是否也觉得裴某不能胜任?”
“将军稍安勿躁。”上官陵语气平和,不疾不徐地开口,“定襄和九原,是我主力必经之地,当然非取不可。然而这一带,原是我昭国故地;加之近年来,北桓刑政苛惨,百姓多有南望之心。我想不如先遣使携书,传檄而定。倘若不成,再行攻取,将军以为如何?”
裴温一时沉默。
他暗自承认,上官陵的考虑合理合情,从更高的层面来看,也的确是上佳之策。可同时,在他心中还存在着另一份难以明言的顾虑。
这份顾虑与当前的作战策略无关,而是一种被历史经验洗刷出来的不信任——对于插手军务的文臣,尤其是所谓的朝廷特遣、名高位显的那一类,像他这样被血与火哺育出来的沙场将士总有些挥之不去的本能疑虑。也许唯二能让他稍感宽怀的,是上官陵整治军务看起来倒也颇得章法,以及此人的名声毕竟是美名贤名,而非奸佞之名。
当他思虑之际,上官陵也在观察着他。眼前将领似乎别有心事,却又不便启口。上官陵知道,在治军一事上,固然能靠严明的刑赏使上下齐同、令出无违,但为了更长远的局面考虑,也要尽量让将领们心平意顺。她略一思忖,道:“裴将军请稍待片刻。其他各位将军,如无别事,可以散帐了。”
候得诸将都出去了,上官陵转身,亲手从案上取了一盏茶递给裴温。
“将军若有为难之处,大可直言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大家读】地址:dajiadu.org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