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初三,申初时候。公府鼎盛,高檐飞瓦,车马不息,访客络绎不绝,好不热闹。
然而这份热闹之下,却有几分不寻常。
大门依旧坐着几个玩儿的小厮,也多了两个陌生的身影。俱是巡捕打扮,官衣鲜红,腰间长刀森森,笠帽下的脸冷酷,任是小厮们说尽了好话,也不露半分笑意。
往石狮子旁一站,他们便不再走动。凡是跨过那门槛的,都要被盘问一番,历经一番生前走马灯的惊爽。
府内,内院中枢四肢,交通要道,都站着这样的巡捕。办过太多的案子,他们的眼睛锋利而残酷。现在这样的眼睛便凝视着这不可一世的公府,誓要掀翻这大宅子挖出什么不得了的奥秘似的。
在这样一双眼睛下,喧闹的,灵动的,鲜活的上层丫鬟们都失了颜色似的,低着头疾步行走,不敢言语。
杜公子瞪着那些铁官人,然而却无可奈何。
沈无忧看着空空无也的家和流泪的娘,魂也丢了似的。
他们都失败了,没能在大理寺介入之前勘破血案。那陈荣浑身铁铸似的,任杜无明怎生逼问,一口咬定自己不识那秦大。沈无忧寻到相熟的仆役们问了一圈,所得都不是那能够勾当秦大偷天换日之人。
茫茫人海,去哪找这个人?
难道他们只能亲眼看着沈总管辗转于各个邢官的铁鞭之下,最终“感恩”地按下认罪书?
李承安忽的来了。大约又是一场千里路,来人衣衫湿了半身,面若桃花。
问了来由,李承安沉思一阵,忽然眉头一松,“我想,还有一个人能够帮忙。”
他们出了院子,一路向东,在一处院落前停下。这里在数月前还很热闹,虽没有哪方公子小姐坐镇,丫鬟小厮也是不少的。现在已凋敝了些,只行人一二。
沈无忧和李承安一道入院,见到了那最初的妇人。
洪嫂躺在半旧的藤椅上,两眼似笑非笑地瞧着人。
“忧丫头,李哥儿,这个时候了,怎么想到了我这老婆子?”
沈无忧挤出一个笑,“洪嫂,我们来孝敬您一个前程。这事儿过去了,您想要什么都会有的。大管家会记得您的恩,夫人会知道你解公府之危的功劳。”
李承安也躬身道:“当日是您引荐小子见的夫人,方有小子今日。小子总想着报恩,只叹当日人微言轻,不能劝住夫人,让您受苦了。现在小子又遇了难事,思来想去,还是只能老着脸来寻您。”
两条路,一方说了前程,一方叙了旧情。无论走哪条,洪嫂都不会亏本。
妇人起身,仿佛才想起来招呼客人似的,叫了丫头去泡茶。忙罢,这人才不好意思似的,打笑道:“哎呦,你们两个好孩子可不要看错了人,老婆子年纪大了,可不中用了!”
又是一番客套,待洪嫂终于松口听了请求,已过去了一炷香的时候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