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穿越之民国明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大家读dajiadu.org
等张太太母女两人在灵前跪好了。
灵前执事的管家冲外面的仆役摆了摆手,平安县民国的县长才打头踱了方步,带了两个师爷打扮的随从,走了进来。
上香,又鞠躬,又拿出一篇半文半白的祭文念了。
祭文写的又华美又夸张,看样子是费了很多心思,可惜灵堂不是品文论道的地方。
“呜……呜……”
张美溪听到自己身后那堆人,又附和着哼起了长长的哀伤调子。
跪在灵前第一位的是自己现任的父亲张大爷,第二位的就是娘亲张太太,张美溪自己跪在第三位。
第四位,是一个规规矩矩憨头憨脑的小男孩,七八岁模样,这个是临时的弟弟,世交周家三少爷,父亲刚认的义子,用来暂时充当嫡孙子,给老太太大行的路上打灵幡儿的……
再后面一堆,负责在丧礼上呜咽唱和陪哭的,是家里的姨太太们,有爷爷的也有父亲的,白压压的跪了一大片,总有二三十个,这还都是有名分的。
要说起来,这张家老宅的人丁,实在是过于单薄了,正经主子一个巴掌就可以数清,老太爷,老太太,大爷、大太太、大姑娘张美溪。
如今老太太没了,张家的主人又少了一位,确切的说来,是少了两位,第三代的独苗孙女儿,也已经随老太太去了,现在凉席上跪着的,是一个百年后穿来的同名女孩子。
前来祭拜老太太的这位县长大人姓张,虽然和张家是同姓,以前却没有什么交情,原因是这位县长才空降过来上任一个多月。
张县长虽然只见过张家大爷一面,张老太太更是一次都没见过,但不影响他把这篇祭文写的华丽流畅,极致哀痛。
祭文念完,在灵前焚化了,张县长温颜安慰张家大爷节哀,张太太和张美溪跟着行礼道谢。
张美溪微微抬了下头,看见这个县长大人五十多岁年纪,戴了两片圆圆的厚眼镜儿,穿的是黑色的茧绸马褂,马褂上系了条拇指粗的大金链子,金链子斜斜的挂着,猜着应该是个怀表吧。
张县长很是有心和张家大爷多多攀谈,可是无奈人家正守着重孝,总不好耽搁人家的“悲戚为孝”,又问起来张家的老太爷,得到的回复就是,悲伤过度,卧病在床,不能见客。
所以只能客套了几句,很快就有礼貌周全的管家上来引导去喝茶,只好很不情愿的跟了出去。到了茶房,见陪客的是本府交通局的高官,倒也不觉得受了怠慢了。
宾客们寒暄了几句,茶房里的话题,自然是围绕着有火炮火枪的响马去了。
此间济南府平安县的农历时节,正好是刚刚立秋,暑热还没有退去,就是俗称的秋老虎天气,热气一阵一阵的,滚水一般。
今年虽然是大干旱的年景,然贯穿平安县的安水河里还算给力,水位到底还留了三分,张家又最舍得花钱修理沟渠,水浇地不比靠天吃饭的旱地,所以夏粮的损失只有五成。
张家仁善,又给佃户们减免了两成租子,又允许等秋粮下来再抵扣。
对平安县的县民们来说,倒也不在乎如今是亡了大清还是兴了民国,今年怎么算,也能算是个有饭吃的太平年了。
可没想到平地一声雷,竟然有响马拉着火炮炸了张家大院儿院墙,死掉了一个老太太。
一下子就人心惶惶起来,幸好张家很快处理了响马,又大肆办起了丧事,流水席真如流水一般摆了起来。
平安县众人看张.
人看张家丧礼的架势,心里才又重新安定下来。
此时如果从天上往下看去,张家大院是一个大回字里面套了个小回字,方方正正的结构。背有青平山靠,前有安河水长流,是个宜居的风水好地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谁让他玩游戏王的!》《大将》《美食:美食系神豪》《回到84,成了乔丹一生之敌!》《又逢君》《我能继承角色天赋》《离婚后,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》《谁让他修仙的!》《奥特曼: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》《神农道君》
即墨伦珊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家读dajiadu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