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五四章报房
杨振和邓常春的谈话,并没有持续多久。
前后总共不到两刻钟的时间,他就告辞离开了。
虽然杨振并没有那种三言两语就能让人纳头便拜的王霸之气,但他总算成功与邓常春搭上了线,并且建立了某种默契。
邓常春并没有明确表态今后要效忠于杨振,但他也没有拒绝。
事实上,杨振没有、也不可能在第一次跟他谈话的时候,就直接提出这种要求。
目前情况下,双方的信任并未建立,正如邓常春不信任杨振一样,杨振也并不信任他。
但是从短暂的谈话之中,杨振也得到了自己想要了解的基本情况。
首先,祖泽润之所以与这个邓常春彼此认识,并且知道他的心思,是因为这个邓常春同样是在崇祯四年的大凌河被围之战中,走投无路,跟着其他人一起投降的。
但与祖泽远、祖克勇等人不同的是,他不是祖大寿的嫡系。
他是山海关前屯卫的副将,是当时山海关副总兵何可纲的手下,当时跟在何可纲的军中,与祖大寿的兵马一起参与大凌河城的修筑。
在何可纲不肯开城投降,因而被杀之后,他们这些何可纲的部下被迫分食了何可纲的肉,随后跟着出城降了。
但由于不是祖大寿的嫡系部将,对祖大寿控制锦州没有用处,所以邓常春以及类似邓常春这样的非嫡系将领,并没有被列在最后放归锦州的二十八人之列。
在名为逃回、实为放归的二十八人之中,除去祖大寿自己,剩下的都是祖大寿的子侄辈宗族子弟,或者与祖氏有姻亲的宁锦本地将门世家出身的将领。
如非如此,他们这个秘密,也不可能保守那么多年。
当然,黄台吉也不是傻子,祖大寿真正的嫡子和嗣子,被扣为人质,也不在放归的二十八人之中。
这也就是祖泽润认得邓常春的真正原因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