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读【dajiadu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宣帝宠妻实录》最新章节。
白芷的香气在朱瞻基平静的叙述中铺陈开来,略微冲淡了从窗中飘进的一缕桂花气味。
怀中的朱祁钰短暂脱离了父亲乱的爪子,脑袋歪在一边重新睡去,晴雯将包裹他的软金缠丝被裹紧了些,让他睡得更香。
“在我还没来得及弄清楚漕运的时候,还干脆想过开荒北地、优良育种,让北地周围能彻底自给自足,不用依赖南方。”
朱瞻基回忆道。
他打着皇爷爷的名头在钦天监纠集了几位天文官,那几位说是研究星象的,其实是研究天时气象的——让他们和菜户营、以及一些富有耕种经验的乡村老者合,还真推广了一批良种。
北京周围乃至整个北直隶、辽河平原一带,有几年的粮食收成已经完全能自给自足,甚至还有些盈余。
那个时候,朱瞻基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。
“但我忘记了一件事,那就是辽东的守卫。”
为了防卫残元、挟制漠北,朱棣需要不断向辽东派出卫所、增设兵镇。这些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但边防总要养兵,养兵总要钱粮。
虽然明制之下,兵士们平时也会屯田,但军中的土地兼并之事往往比士族对庶民的侵吞更为频繁。多种原因之下,导致屯田荒废,边军的粮食还是只能依靠南边。
朱瞻基看着朱祁钰安静的睡颜,叹了口气,声音小了些:“另外……后来我派王忠往南走了一趟,这才发现,运河之功不在于为官府运粮,而在于沟通南北。”
“漕运所输的米粮,一年也不过三四次。然而其余时候,运河上的种种繁华却没有停歇……”
“蜀绣、南木、吴纸,与乳酪、土煤、葱姜,都是顺着会通河、清江河的水道南北流通的。朝廷看来麻烦无比的漕运之事,放在民间,却是很多人发家致富、喜闻乐见的营生。”
晴雯听得有些入神:“如此说来,还不如让民间自己运粮,也省得官府花这些力气了。”
朱瞻基摇了摇头。
民间的粮市如果不加以官府的调控,那么终将沦为富商的把戏。故宋一朝此类的悲剧已经太多,本朝不会放任无良奸商重演旧戏。
光凭朱棣搞出了个漕运总督,就能看出他对运粮一事有多重视。
“粮食是养兵的根本,如果漕运还是这么糟糕,那往后辽东防线就不得不往回撤了。”
朱瞻基说,这才是今日皇爷爷把他叫过去的根本原因。
粮食不够,都快养不起兵了。
这个结果也有朱棣的几分因素,户部尚书夏原吉仗着资历,曾经毫不留情地批判过他“穷兵黩武”,导致国库亏空、存粮耗尽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高武纪元》《在北宋当陪房》《少女的野犬》【言趣阁】《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》《灾变卡皇》【天悦小说网】《你们修仙,我种田》《文明之万象王座》《落崖三载后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