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五章
天启二年
乌飞兔走,岁月如梭。
也许是须臾间,也许是度日如年。
皇帝在历史大车轮滚滚向前的大背景下,苦苦维系着破败的大明局势来到了天启二年。
大明天启二年的开局,似乎要比天启元年的时候情况更糟!
皇帝在亲政的头一年里,便丢掉了整个辽东,数百万民众,更是折损了数万精锐,令十多万官兵溃不成军。
前线的明军自打萨尔浒开始便不断地呈现出溃败的迹象,沈阳、辽阳、广宁!
放眼冬顾,明军丢失了一座有一座城池,竖起了一片有一片的坟冢。
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,再同后金的战争中,明军似乎就没有胜利过。这令至少关外的全部明军都丧失了同后金兵马一较高下的勇气。
“女真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!”
这是最近弥漫在锦州、宁远防线间,明军兵将对待这场战争给出的悲观答复。
“一支被打断脊梁骨的军队,还奢谈什么讨虏灭贼,收复失地?”紫禁城内,传出皇帝幽幽的长叹。
皇帝在亲政的头一年里,便把帝国拖入到了两线作战的泥潭中——西南土司叛乱,他命令孙承宗带去了自己最精锐的那支部队,赶往平叛。虽然在头一年的末尾,帝国在西南用兵,取得了“成都大捷”那样振奋人心的大胜,但皇帝心里清楚,不把西南一整个“改土归流”,并肃清吏治的话,那块地方始终都是朝廷的祸源!
更何况叛军的贼首尚未伏法受诛,皇帝不敢有半分松懈。
唯一的好消息来自帝国的西北边疆,那里的边军已被皇帝彻底驯服,袁可立跟杨嗣昌这两员皇帝钦点的干将,正在那里高效的整顿三边,迅速弥补了以前杨鹤落下的那些功课。
事实上,这两个人的表现远超皇帝的预期,特别是袁可立,他的才干令皇帝大为惊叹。将他丢到西北三边,皇帝给出的位子是太仆寺丞,总理帝国马政,另外还有一个兵部侍郎的虚衔,令他跟杨嗣昌收编诸边精锐(主要是军事家丁),打造一支精干的队伍,不求兵多将广,但求以一敌十。
因为皇帝给袁可立下达的任务是利用马政之便利,将诸边精锐统统编成一支骑兵部队,因为跟蒙古的马市贸易已经扩大化,使得朝廷在边关组建庞大的骑兵部队成为可能。
骑兵部队的建立又有效的解决了三边兵源不足的燃眉之急。
三边关隘众多,防线何止千里?没有几十万兵马是难以有效抵御塞外u部落的侵袭的。可事实上,由于承平日久,军备废弛,原本部署在三边诸镇的几十万卫所兵已经十不存九,名存实亡。各镇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,都是朝廷另行调拨粮饷,募集的兵勇。
这部分员额又因为将领吃空饷的缘故,减少了实际兵马的十分之三到五分之三左右,所以在京城兵部、户部登记在册的边关几十万兵马落实到实处,可能三边诸镇总共也就数万军事家丁具备战斗力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【飘雪中文网】《红楼之平阳赋》《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》《大明汉高祖》《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》《渣攻改造,BE改写HE》《别再催眠我了,反派皇女!》《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》《朕就是万历帝》《全球进化:我移植了至高神心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