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底之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家读dajiadu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第一百四十一章
朱由检对袁崇焕十分的信任,当然这并非是因为茅元仪曾经举荐过他的缘故。事实上,袁崇焕是一个十分有“名臣风骨”的人,他相貌堂堂不说,谈吐也十分儒雅,并且言辞慷慨激昂,最符合朱由检的少年心气。
在锦州城相处了四五日,朱由检更是对袁崇焕的“援辽三策”大为钦佩,觉得袁崇焕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不过袁崇焕对于朱由检始终是若即若离,并不像祖大寿那般无脑跪舔,恨不得立即跪下来抱大腿,来一番深情的表白。
当然并不是说袁崇焕比祖大寿愚蠢,不知道找靠山。事实上袁崇焕一直是个优秀的政治投机份子,也正是因为他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,所以才刻意的疏远朱由检,即便朱由检对他格外殷勤,殷勤得令祖大寿咬牙切齿!
袁崇焕自付已得到当今皇帝的赏识,所以用不着再去讨好信王朱由检,更何况一臣岂侍二主?自古以来,皇室宗亲结交外臣都是政治忌讳,袁崇焕不像因为自己跟朱由检走的太近,遭到皇帝的无端猜测,断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。
而祖大寿就不一样了,相比于袁崇焕这个进士出身的文官来说,祖大寿更像是个“泥腿子”,他们家族世代在辽西当兵,多少年了,虽然在官场上也大点了不少关系,可他们家族的官位一直不上不下,若非是赶上“好时代”,朝廷在辽东损兵折将,他祖大寿才不可能得到赏识,做了总兵官呐。
明中后期以后,明朝的武将所能攀越的最高官职也就是总兵官了,但是在总兵官的基础之上,武将却可以讨爵。譬如李成梁,他虽然也是总兵官,但是逼格就比祖大寿高了不止两三个档次。因为李成梁在总兵官的基础上,因战功受封宁远伯。自明中后期已降,大明武德衰落,伯爵的封号已经是巅峰了。就连当年王阳明擒拿造反的宁王,也只不过受封了个新建伯罢了。
想要比肩李成梁,为子孙后代搏个勋贵的身份,祖大寿就只能攀上个更硬的关系!
活了大半辈子的祖大寿现在早已经看明白了这个操蛋的世道!
甭管你多有能力,只要朝中无人,一切功劳都烟消云散;帮管你多饭桶,只要上头有人,一切好处水到渠成。
袁崇焕虽然对朱由检不感冒,但是却对祖大寿很感兴趣,确切的说是对祖大寿的部队感兴趣。在朱由检的配合下,袁崇焕数次跑到祖大寿的兵营里,各种旁敲侧击,各种品头论足,对祖大寿的这支部队赞不绝口。
祖大寿虽然不满意袁崇焕在他的兵营内横行无忌,但是对于袁崇焕的点评还是很骄傲的。试问整个大明朝能够如此受文臣赞扬的武将还有几个?
不过祖大寿不知道的是袁崇焕的鲜花与掌声都只是跟他虚与委蛇,转过身,袁崇焕就跑到朱由检面前告诫朱由检说道:“祖大寿在仿效戚爷爷锻造一支‘祖家军’。”
朱由检起初没有听出原崇华话里的深意,还颇为不以为然,答道:“祖将军素来以戚少保为榜样模范,自是刻意模仿戚少保当年的练兵治军之法,有何不妥吗?”
袁崇焕忙道:“自然大大的不妥!今时不同往日!如今辽事崩坏,武将们的权柄日重一日,已跟戚爷爷在世那年头大为不同。若是让祖大寿练成一支‘祖家军’,那么这支军队到底是效忠朝廷多一点呐?还是效忠他祖大寿多一点儿呢?”
闻言,朱由检面色微变。
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来民间跟三国演义一样脍炙人口,但是在真正的统治者眼里,像赵匡胤那样的统兵大将,却是令他们深恶痛绝。
是啊,现在的年景早已不是嘉靖、隆庆年间了——
朱由检面色泛寒,问道:“不知袁大人可有指教?”
袁崇焕忙道:“夺权!”
朱由检问道:“怎么个夺权法?”
袁崇焕笑道:“臣愿替朝廷节制祖大寿。”
朱由检眼睛转了又转,觉得袁崇焕的法子的确可行。跟武将不同,文臣篡权夺政的可能性要小得多,这也是为什么承平日久的朝代总是偏爱以文治武是一个道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我在东京当报恩狐狸》《贼天子》【柠檬小说网】【蔷薇小说网】《什么年代了,还在传统制卡》《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》《了了》《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》《龙只想水群,不爱待在洪荒》《坏了,被蛇蝎美人捡漏了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