惜沅不是轻易就放弃的性子,打定主意:山不来就我,我便去就山。
都道烈女怕缠郎,放在她同沈公子身上,也是这个理。
她二姐姐便是如此,一眼在人群中相中二姐夫,当即跟在人身后走了。据说二姐夫那时候一门心思读书考取功名,无心情爱之事。
二姐夫家里贫寒,二姐姐便靠着买纸砚笔墨,打动了二姐夫。她二姐姐说,这叫投其所好。
惜沅将自己压箱底的银子全拿了出来,差翠荷四处打听,誓要打听出沈君安的喜好。
银子如水一般花了个干净,换来一张薄薄的宣纸。上头陈列着淮安公子的喜好,有一些是本人亲口所言,有一些是有心人背地里观察得出的定论。
惜沅拿过宣纸,上面洋洋洒洒写了几十条,其中三条最为显眼,额外用朱砂着重标记过。旁边写着小注:乃是淮安公子亲口所言,对其夫人的要求。
第一条:能书善画。
惜沅想起自己的字:个个斗大如牛,满纸乱爬。为了她能写得一手好字,爹爹曾下重金请了一位先生。教过惜沅两日后,那位先生果断退回银子,只道自己能力不足。
至于丹青,惜沅移开视线,不提也罢。
第二条:擅长烹饪。
第三条:擅女红。
……
沉默许久,惜沅将宣纸缓缓放下,轻飘飘地吩咐翠荷:“去拿笔墨纸砚过来,我要练字。”
惜沅闷头在屋里练字,日日写满十张大字,屋内随处可见的宣纸,十张有五张写满了沈君安。
又写了一张大字后,惜沅直起身揉着酸痛的手腕,低头欣赏自己的大作。
甚是满意。
当赏!
惜沅挑出写得最出色的一张宣纸,巴巴拿到自家爹爹面前,替自己强行讨了二十两赏银。
转头揣着银子去了宝晋斋。
她压箱底的银子也不是白花的,除了一张写满淮安公子喜好的宣纸,店家还告知翠荷一个消息,淮安公子每月中旬会出现在长南街的宝晋斋。
宝晋斋是上京城最大的文人聚集地,沈君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永安朝“崇文抑武”的风气盛行,朝中也是文官当道。
沈君安三岁启蒙习字,五岁便能出口成诗。十二岁那年,写出一篇辞安赋,传遍满京城,圣上也有所耳闻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