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荷仔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家读dajiadu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临近农历二月尾,连绵的大雪终于有了停歇的迹象,朝长安城京华坊远远望去,只见鳞次栉比的殿宇房舍掩盖在纯洁的白色下。
这是长安城贵人们的居所,离皇宫外墙不足五里远。
而在一众居所中,最宏伟的那座便是谢府,皇后的母家、先大司马大将军谢廷钰的府邸,牌匾上龙飞凤舞的两个字“谢府”乃是皇上御笔亲题。
顾连翘愣愣地看着谢家的牌匾,她一连住在谢家好些时日,新奇事物也看了无数遍,可每次看后都不惊叹谢家的奢豪。
这段日子过得好像梦一般。
顾连翘这种没见过的世面的模样很快引得身后的小丫鬟轻笑,她十分不好意思地低垂下脑袋,眼观鼻、鼻观心地不敢再到处乱瞄,生怕又惹了笑话。
丫鬟把她带到府邸右后侧的清心阁便止步,院内又出来两个年纪略大的丫鬟婆子将她往主楼引去,才刚走到天井,便听到一个老妇人爽朗的笑声:
“连翘!快来,这叶子牌就差你啦!”
顾连翘忙挂起笑容,快步走去。
说话的老妇人正是谢老夫人,皇上的胞姐、已逝大司马大将军谢廷钰的妻子。
如今她年过六旬,穿着打扮也不如边儿几个女人那般珠光宝气,浅褐色绣福寿纹夹袄袖口缵着獭兔毛,银白的头发被金玉篦梳理齐整,一打叶子牌时候,腕间的碧玉便从袖口里一跃而出。
顾连翘只略微瞟了几眼,就不敢再转动脑袋。
谢祖母见她来了很是高兴,忙唤她站在她身边,然后又将她瞧了好一会,才满意道:“看来照顾你的丫鬟婆子没偷懒,顾丫头来咱们谢府没多久,人都长好了。”
谢祖母身边的丫鬟也顺着道:“谁说不是?当时来的时候面黄肌瘦,好好的姑娘家,皮肤黄的、燥的和我们后房里洗碗的嫂子都不如。现在看了,还以为是咱们谢家嫡出的小姐呢!”
众人想起当时她刚来谢府的场景,洗得泛白得藏青色旧衣裙,袖口、裙边都起有毛,脚下的鞋也是东一补巴、西一补巴,黄瘦的脸上只有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在眨啊眨,伸出一只手时,枯瘦的手指上爬满大大小小的冻疮,府邸的丫头们只以为老夫人从哪拉回来个小叫花子。
顾连翘也想起了当时的自己,看到她们边笑边偷瞧着她,只觉得屁股下的绣凳长满了钉子,端坐着难受极了。
可她们说得一点都没错。
顾连翘就是个乡下来的野丫头,她穿得寒酸、破烂,但在他们白云村,大姑娘小媳妇都这么穿,也没见人笑话过。
只是谢家着实是正儿八经的权贵之家,所以瞧他们老百姓,就如同看脚底下的泥巴一样。
顾连翘有些难受地低下头,胸腔里沉甸甸地,像压着一块大石头,喉咙也堵得厉害。
她低头看着脚下的掐着金丝绣篆的地毯,心想这得召集村里最好的绣娘绣十几年才能绣得完吧?不对,一个人还绣不完,得好几个人。可这么好的地毯,绣完后还是被她们踩在脚下,平日里可会多看一眼?
是啊,就像顾连翘这个人,若不是凑巧救了谢老夫人,或许这辈子跟住在京华坊的谢府都搭不上边儿。
**
顾连翘和她的寡母住在长安城郊的白云村,染了痨病已有几年做不了什么活计,家里凡事都得靠顾连翘给撑起来。
顾家历代行医,到了顾连翘这代她虽然医术不精,但村里人有个什么头疼脑热,她还是能开几副水药收一点诊费,再加上平日里去山上挖药材赚钱、编箩筐、做点针线活,赚得的银钱勉强和寡母填饱肚子。
今年入冬后天气酷冷,顾夫人病得越发严重,家里又没钱去请好的大夫,只能吃一点水药在家熬日子。
浓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,白云山也白皑皑一片。
那日顾连翘吃过午饭后便上了山,冬日里白云山虽天气恶劣,可上山人却不少。
白云山上有座道观,听说许愿很灵验,不少长安城的贵人远道而来上香请愿。
顾连翘也是在下山的路上,碰上了来这上香请愿的谢老夫人一行人。
官道上谢老夫人一行人兵荒马乱,动静闹得大,吸引了不少人围观。
顾连翘听了一耳朵后,便顺着山路下山,在路上不断回想着人群里说,那位老夫人犯了心疾。
顾连翘的心口发热,她身上正好带着半颗护心丸。
是她父亲临终前,留下来给她和母亲保命的东西。
顾连翘走得越来越慢,她仔细盘算了一下,家里剩下的银钱都不够让她娘撑过这个冬天。
顾连翘咬牙,挣扎,最终还是掉头回走。
如今想来,她当时也是胆子大,也不怕有个什么万一。更或许是谢家人当时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能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。
好在是,谢老夫人在吃了那半颗保心丸后,气息也慢慢平稳下来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真灵九转》《华娱调教师》《庆余年:范府大宗师》《维持女配的尊严》《被迫成为站姐后[娱乐圈]》《苟在修真世界》《岁岁平安》《她被赶出侯府后》《我跟他不熟》《神话版三国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