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三十 宝剑定均
南岩令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家读dajiadu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赤红的朝霞将天际涂抹成绚烂的色彩,刺眼的日光从山脉间溢出来,照射在雪后白茫茫的田野上。刘辩腿夹马肚,奔宵流畅的弧线宛如一道利刃,将遥无边际的素色割裂开。
身后的黑点越来越多,奔腾的马蹄声踏过冰冷的雪面,惊破清晨的寂静。
杨修面色苍白如纸,突然呼出一道白气来。行军打仗向来粮草先行,加上河东事急,也容不得他们坐车辇慢慢而去。
昨夜高顺已领先锋军先去,大部队则在今日出行。
因是冬日,冰天雪地中并无什么活物,出洛阳之时百姓的十里相送的盛景无形之中壮大了士气。而到了十里街亭,刘辩特地下令,让百姓们止步于此,可当军队渐行渐远,身后还是传来了零零散散的声音,听不真切。
“陛下,你听,是不是有什么声音?”
吕布初任主薄之时,便对军法律规有所研究,自己领兵后便也下了几道死命。因而,虽然士兵们心中疑惑,但也不敢回头。刘辩闻声转首,接触到他们饿狼般好奇的视线,不禁虎躯一震。
可等眼光再放远,光秃秃的坡上慢慢出现了一道黑线,愈来愈宽,愈来愈长。
他瞪大了双眼,不敢置信地看着黑压压的一群人。
他们跟在军队后,紧追慢赶,但由于隔得太远,刘辩无法窥见他们表情。
杨修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也看见了遥遥的黑线,不由心生感慨。
“都言百姓心窄,生活安稳,风调雨顺便是福;还有言百姓心宽,先盼举家裹腹,吃穿不愁后便再想高屋广田,春夏秋冬,欲求无度。”
刘辩偏头看他的侧脸,转而对上一双深邃的瞳孔。杨修有个一直被人诟病的毛病,就连李义都说他口无遮拦,他有大智不假,可真当一切都明了道出,又让上位者觉得不痛快。
偏偏刘辩与其他上位者不同,他的心中自有一杆秤衡量。“《荀子·王制》传曰: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朕若想安天下,百姓是绕不过的弯。”
语毕,他拉了拉马辔的牵绳,命全军止步。
然后,领着一队士兵,往山坡而去。
可出乎意料的是,追来的并不是百姓。
领头的是太学生,鸿都门学生则紧随其后,他们互相搀扶着在雪地里艰难行走。刘辩仰首望着三两成群的浓点,呵出一道白气来。
“天子此去何为?”
问他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,穿着太学服饰,堪堪立于冰雪之中,谦逊地拱袖行礼。
“伐无道乱贼,逐背盟戎狄,定河东,安民生。”
奔宵马蹄深陷于雪水,难耐地不停耸动着,刘辩稳住身形,高声回应道。
那少年又继续问,“何以定河东?何以安民生?”
“兵不在多,而在于精,将帅以谋制胜。”
刘辩顺势就答道,却在回第二问之时停顿了片刻。
“民生,则是难中之难,朕必定亲力而为,汝等既为学生,习百家精华,可有条法一二进上?”
学生们面面相觑,却也从怀中掏出了纸张。太学大概是蔡侯纸供应最多的地方,因而他们用来也不觉有他,能想到的便都记下,明晰的还绘了图画。
“学生有宝剑奉上!”
一侧的鸿都门学生也出了声,为首的少年抱着个檀木盒就从坡上冲了下来,将其他人撇在身后。他这一行动,其他人自然不依了,便都在雪地中奔跑起来。
同来的士兵刚欲上前,刘辩抬手便制止,然后从马上一跃而下,揽着身后的披风就向坡上跋涉。
无论是太学生,还是鸿都门学生,往后都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。太学善明法五经,鸿都门学工辞赋书画,虽有水火不相容之势,但遭洛阳之难又和谐了几分。
雪地难行,刘辩穿着厚重的军靴自然比他们行得更快。可那抱剑少年也脚步急促,甩开后面的人一大截,最后一头栽在了雪中。
刘辩忙去扶他,却只见他吭哧大笑出声。
“得君如此,学生无憾。”
他从地上爬起,抖落一身白雪,钳住刘辩的手臂,献宝似的将檀木盒打开。
里面躺着一柄古朴却华丽的铁剑,外形与寻常的剑并无二致,可在阳光映射下,剑身的繁复纹路还是暴露出来。
“鸿都门学创立之时,先帝以此剑誓,既入鸿都门学,天下安时则愉己悦民,天下乱时当以笔从戎。”
他半跪下,将剑平稳地送到刘辩面前,“学生们会与太学生一起,抵抗董贼,惟愿陛下平安凯旋。”
其他人也都跑到了他们跟前,听到他的肺腑之言,也一并齐声朗喝,“惟愿陛下平安凯旋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