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绍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大家读dajiadu.org

前言:至建炎十年北伐,前军岳飞部4.5万,中军李彦仙部4万,郦琼部2.5万,王德部2.5万,后军吴阶部5万,左军韩世忠部4万,右军张俊部2.5万,水军张荣部1.5万,骑军曲端部3万,海军李宝部5千。

兵力详细考证如下:

第五卷第十二章《回应》,总编制额如下:韩世忠部从3万提升至3.7万;吴阶从3万提升至3.8万;御营中军自5万提升至6.5万,其中明确说王德部自1.5万提升至1.7万,郦琼自1.5万提升至1.8万,那么李彦仙应该是编制额自2万增加至3万,具体多少人不可详知;岳飞部自3.5万提升至4万,张俊2.5万不变,张荣1.5万不变,李宝五六千众不变;“曲端所领御营骑军从一万五千编制提升到两万”;后备军1万,在江南西道。

此时为建炎六年末,也就是说待扩军完成后,建炎七年初,御营员额共计3.7+3.8+6.5+4+2.5+1.5+2=24,共计二十四万整。

第五卷第三十七章《夏雨》扩军旨意清楚无误,到秋后,御营前后左右中骑水军,满额三十万众,且不包含海军。

扩军计划没有透露员额,但从后勤与各地征兵规模显示,绝大部分新增员额依然分给了韩世忠部、吴阶部、李彦仙部以及曲端的御营骑军。

第五卷第四十二章旨意,有诏,御营前军、右军、水军、海军,合四军九万整发河北。应该是前军4.5万,右军2.5万,水军1.5万,海军0.5万。

又诏,御营中军左副都统王德、右副都统郦琼、御营骑军都统曲端,即刻发本部全军八万依次向西。书中多次描写御营骑军全军三万众,取此说法,按骑军3万人,王德、郦琼各2.5万人计。

再诏,御营左军都统韩世忠、御营中军都统李彦仙、御营后军都统吴阶,合三路军十三万为河东方面军,以韩世忠为元帅,统一进发河东。其中单独给韩世忠的诏书,要其即刻发全军四万渡河。那么这里韩世忠部确认是4万,另外两家分配大概是吴阶部5万,李彦仙部4万(各自较第十二章增加约1万编制)。

第一部分:编制体系初探

一、传统四层指挥体系、置将法、亲卫体系发展脉络。

1、传统四层指挥体系:

北宋传自五代的传统四层指挥体系为都-营-军-厢,据《武经总要》前集卷1《军制》和卷2《日阅法》的记述,“大凡百人为都,五都为营(指挥),五营为军,十军为厢,或隶殿前,或隶两侍卫司”。但事实上并不会整齐划一。真宗时,已有一军辖十指挥的,有的军,下面却仅有1-2指挥(如云骑军等)。所以,军为营(指挥)的上一级是确凿无疑的,具体员额却不必深究。国家博物馆藏有“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”等铜印,表明了自都至厢的番号。

按上述,一都为百人(约数,下同),一营为四百人(骑卒)或五百人(步卒),一军为2000-2500人,一厢理应有员额两万至两万五千人,实际上很难达到。

实际上,北宋中后期,厢为编制意义已经名存实亡,多为番号标记或临时编组大军使用,如童公公的龙神卫四厢指挥使。

另,为编制的军,与为部队名号的军,并不是一个意思。为名号的军,大致表明了该部队的来源(征募地)、编制特点(如带骁、捷等字则多为骑军)等。

2、置将法与队、部、将、军的新编制。

王安石行置将法以后,禁军形成了队-部-将-军的新编制。新编制中的“军”为一支军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之“军”,非固定编制,即新编制实际仍只有队-部-将三级,战时将若干将编组起来,再分为前后左右各军,另有选锋军等,各军战时委派一将担任统制官(此处可看出统制官非常设)。盖因陕西路为黄土高原地形,难以展开大军会战,后期宋又奉行结硬寨打呆仗的浅攻掘进风格,导致宋夏实际交战均以千人至万人规模为主,故不长设较大编制。

但将以下均为实际统兵且固定统属关系的编制。书中曾描述,吴阶就做过泾源路第一正将。但置将法应用地区非全部,至靖康前,仍与都-营-军-厢(此时名存实亡)并行。

新编制下,一大队基本与以前的大什同,约五十人,一部约二百五十人,一将统千人。

但按照神宗朝设想,将为一地设一将,编制也非固定数,非千人定额,当然后来没有实际执行下去,具体待考。

3、大将体制下的亲卫体系及阶级:

背嵬军体系(队-部-将-军)。

因为靖康总崩溃,军队失去中枢控制,自然演变为以大将为核心的军制,而大将为了确保控制军队,使得将领亲卫体系大肆膨胀,直至统军大将的亲卫高达一军(传统编制)之多。背嵬军为韩、张、岳等大将亲卫部队,在得到朝廷认可后,最终在赵玖的统制官-统制部格外强化的背景下,获得了统制部的编制,与传统指挥体系重新结合。

4、统制官、统领官体系。

靖康后全国军事体系崩溃,上层军制混乱失效,为了抵抗金军,诸路州到处乱设制置使、经略使,对于乱世军头,不管是正规军残余,还是地方土豪、义军等,到处分发统制官、统领官,类似于现在非野战军体系的总队-支队-大队,统制官下辖员额不定,统领官下辖员额不定,一般以一部设一统制,如韩世忠出场就是统制,统制官下独立领兵就封为统领。统制官-统领官体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

后来御营体系建立,赵玖强化了高层军制中的都统与统制官的阶级区分,再结合下层体系,重新确立了基本阶级。基本将统制部员额数限制在2000-4000人(个别除外)。并追认统领官为正式阶级。

统领官阶层:御营军制建立后,除追认外,多以一统制部的副职或资深营指挥任命为统领官。实际上不属于军队编制体系的任何一级,但因为战场指挥权、亲卫体系,以及资历营指挥的存在,依然广泛存在,并且相当具有活力,并为晋升统制的后备力量。

而更多的亲卫首领,则通过准备将-正将阶层与传统指挥体系下略显冗余的统领官相互转化流动。这也是统领官阶层具有强大活力的另一个重要缘故。亲卫首领想升统制,需出亲卫体系任统领官统带一营(或任统制部副职),获得战功后,在扩编中(或补任)升任统制。

二、绍宋中实行的军事体系

1、军制体系,改革与承认既定事实并存。

大致上,通过赵玖十年的权威压制与改革,基本上统一了上层军制。目前绍宋中上层所施行的,自上而下基本上为行军司(御营前后左右中军等)-统制部的编制。

中层军制,则并行指挥-都、将-部两套体系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【书包中文网】《病案本》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》《赤心巡天》《龙只想水群,不爱待在洪荒》《少女的野犬》《仗剑独行斩鬼神》《我有一枚命运魔骰》《成为雍正妹妹之后》【平凡文学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临安不夜侯

临安不夜侯

月关
“杨沅请秦相赴死!”“你有什么凭据指称本相有罪?”“莫须有!”有求传媒的杨沅误入南宋临安。本想重操旧业,做古代危机公关第一人,却不想竟开疆拓土,并夏融金,弄潮天下,我为天子!
历史 连载 197万字
回到过去做财阀

回到过去做财阀

小鱼的命运
这是一个大洗牌的时代,旧霸主已经退位,新霸主尚未上位!这是一个回到过去,在这个大洗牌的时代,最终成为当世第一财阀的故事。国家拥有财阀?分明是财阀拥有国家好吧!本书又名《回到二战财阀立国传》,《南洋财阀立国传》,《开局欧洲,立国南洋》,《开局财阀,截胡小日子》……————书友群:739209015欢迎大家加入,一起讨论剧情
历史 连载 541万字
重生美人手册

重生美人手册

谷扇
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,挂便挂吧,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。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,她又活过来了,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!谁说女子不如男,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。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,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,不管是阿猫阿狗,她都嫁了。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,她掷下豪言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。”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,多了三分柔情、七分缱绻。(本文甜宠,男强女强,联
历史 连载 47万字
娇妾(春染绣榻)

娇妾(春染绣榻)

凤子君
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,盘根错节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,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,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,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。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,都说侧妃不易做,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。内容可以解读为《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》《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》《她是一个野心家,然后才是一个女人》爽文,宅斗,宫斗,权谋,不可考究架空文,只愿
历史 连载 35万字
红楼:我是贾琏

红楼:我是贾琏

断刃天涯
可以的话,其实我是想躺着过完这富贵的一生。奈何群芳谢尽的结局,令人不忍,只好稍稍努力那么一点点,不能再多了。
历史 连载 236万字
三国之极品枭雄

三国之极品枭雄

浴火重生
东汉末年,烽火连天,群雄并起!试问天下谁主沉浮!曹?刘?穿越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东汉王朝二皇子。躲宫计,夺凉州,皇族弃子成就逆天大业,城池、金银、美人、兵将尽收囊中!谁人不知凉州刘少卿?
历史 连载 286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