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家读dajiadu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农人乙在富丽堂皇的宫宴上,看上去有些拘谨却毫不畏惧,他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细绢衣角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开始讲述起他的农耕岁月。
“回禀皇上,小民自幼便与泥土打交道,一年四季,春播夏耘秋收冬藏,每一颗种子的落地生根,都离不开咱们的汗水浇灌。”
“就拿施肥来说,小民曾试过一种方法,选用优质的粪肥深施于田中,那可不是简单的堆积,而是讲究深浅适宜,分布均匀。这样一来,土壤得以充分滋养,作物生长旺盛,一次施足,就能保证接下来五年甚至十年的田地都能产出高质量的粮食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宴会上的官员们,继续道:“这方法虽好,却因资金短缺,一直没能全面推广。要是有钱购置足够的肥料,小民有信心,黄土地也能变成金灿灿的粮仓。”
农人乙在宴会上滔滔不绝地分享着他的农事心得,对着满堂文武大臣娓娓道来:“皇上,正如您所知,我们农人别的本事不多,就是和土地打交道的日子久了,琢磨出一些门道。”
“除了刚才说的施肥之法,还有其它几项改良措施。比如,我们可以通过选用优良品种,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产量。我曾筛选出一种抗旱耐瘠的新麦种,即使在干旱年份也能保证不错的收成。”
“再有就是水利灌溉,修缮河道,合理调度水源,既能防止涝灾又能及时补水,去年我所在的村子合力修复了破损的水渠,当年就明显改善了稻田的灌溉条件,水稻产量大幅提升。”
“此外,村里的秀才找到一本古书,书上提到一种适合我们村的轮作和套种的模式,将不同作物合理搭配种植,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还能抑制病虫害的发生,增强土壤肥力。比如玉米和大豆的间作,大豆可以固肥,帮助玉米更好地生长。”
农人乙在进京前便精心预备这番言辞,并请教秀才打磨润色。
今日,在庄重的宫宴上,面对皇上,他得以自信流畅地阐述心中所想,喜悦之情如同首次登场完成一次完美演出的伶人。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过往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。
皇上饶有兴致地听着,微微点头,却没有立即给予肯定。
待农人乙说完,他转头看向周围的臣子,笑道:“听听,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农耕智慧,诸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
群臣面面相觑,他们不是完全不知农事,但确实知道得不深。种田好像是农人乙说的这么回事,但他们确实评价不了好或不好。
肃亲王先开口,问一句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农人乙:“李实诚。”
肃亲王点评一句:“是个好名字。”
肃亲王本可以不开口,皇上也不是考他。
他就是缓和一下气氛,以免场上沉默太久显得尴尬,也给大臣们更多思考的时间。
闽霁晓得,便在一旁提醒农人乙:“这位是肃亲王。”
李实诚当即恭敬行礼,重新自我介绍:“小民名叫李实诚,来自丰穰州绿野县锦田村,小民的家乡稻香鱼肥,民风淳朴,村里人世代以农耕为生。”
皇上不愿再等,点名问掌院学士怎么看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