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雄主遭谋害,因果业障,始于情、终于怨。
即便事有蹊跷,以陛下北征所受的伤病作为解释,质疑者亦无可奈何。
况千秋国不能有衰落破绽,又只有皇后所出的一名皇子,尽快登基稳住朝政,符合文武官员的一致利益。
锦鲤太子终于登基大为,季卢皇后成为太后。她思及自己所做的恶事,便万毒噬心、神智癫狂,却又以“无情最是帝王家”聊以安慰、以求自解。
已经得势的季卢侍郎意气风发,暗中串联一众文官,以新君仍需历,恐治理朝政有失周全为由,奏请太后垂帘听政,以便时时提点。
太后几次三番假意托辞之后,在臣子坚持下,终于下懿旨昭告垂帘。
第一次陪新君现身朝堂,垂于太后面前纱帘只卷起一刻,旋即放下,算是与朝臣见面。
众官惊讶地看到,太后已变成一名头发花白,眼角和嘴边爬满皱纹的老妪。她身上早没了几年前一身红衣、以决绝姿态,独闯礼苍殿为太子陈情时的风华绝代。
有人猜测,太后因为担忧太子位置不保,这些年在后宫过得不容易,所以才变成这模样。
也有传言,太后为先皇驾崩哀戚过甚,日夜在椒香宫哭泣不止。陛下驾崩后,她更是痛不欲生,多次昏迷不醒。
不管太后操的那一样心,对一名美丽女子来说都是摧残煎熬。再怎样的花容月貌,也会凋萎老败。
锦鲤皇帝坐在御座上,冠上垂下的冕旒虽能遮掩他恹恹的面容,身上穿的龙袍却暴露了他的单薄羸弱。而大殿威严压抑的空气,似乎将他生生挤压成了一张纸片。
见惯了先帝的威武雄健,第一次看到太子阵容的官员倍感心虚彷徨,不知在这样一位新君通知下,千秋国是否还能如过去几十年那般稳如磐石。
文武官员三叩九拜之后,开始奏事。今日新帝和太后第一次正式听政,这些臣子却丝毫不给面子,须臾便开始扯皮争执。
锦鲤皇帝一言不发,仿佛与己无关。太后经验不足,不知先帝从来都是听之任之,只在纷争结束后,权衡裁决即可。
她见下边一片混乱景象,心中不知所措,偶尔插上几句话,或试图假意调和,那些还没尽兴的臣子皆置若罔闻。
南宫老相、乌老太师、龙意也在朝堂上,皆心急如焚。
先帝一驾崩,椒香殿便传出懿旨,名咸余太夫人和宁国公主禁足簪花宫,不得外出。一同被禁足的,还有花袭淑媛、秋烟淑仪两位近两年得陛下临幸多一些的娘娘。
南宫相、老太师都明白,经过废储风波之后,太后定是恨毒了宁国公主母女,一旦翻身掌权,难免不借机打击报复、狠出一口恶气。
再加上新得势的小人撺掇献谗、挑唆是非,太妃和公主的处境岌岌可危。
果不其然,在众臣争论之事一件件完结后,终于有一名地位较低、平时并不惹人注意的文官当堂陈奏:“先帝北征归来,身负重伤,本就虚弱。咸余夫人、花袭淑媛、秋烟淑仪等却不顾龙体安康,一意邀宠,致使先皇虚耗精神、掏空龙体。请太后与陛下将此三位娘娘位先皇殉葬,以将功赎过。”
真乃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?此人一奏完,朝堂上立刻哗然。文武官员当中,皆有人出列反对。
面对向自己横飞来的口水,那名文官丝毫不为所动,继续奏道:“保国公主先前曾以铁箭射击中宫,以下犯上,且有谋害彼时皇后与太子之意。下官以为,此事不可轻轻放过,请即拘押幽禁,并命人再行细查。”
一名素来暴脾气的武将,听完奏言已是义愤填膺,说起话来口不择言:“哼!你怕是忘了,公主封号中这\'保国\'二字是如何来得?公主在北境为护龙驾,舍命相搏,险些中了巫灵国的冷箭,你为何提都不提?先皇才去,你便上奏殉葬娘娘、拘禁公主,难道是让太后和当今陛下落个挟私报复、残害后宫的罪名?”
等他说完,又有数名武将出列,反对那名文官所奏之事。与此同时,一些文官见同僚遭到围攻,纷纷出列与武将争执。到了最后,双方竟开始互丢笏板、乌纱帽乃至朝靴、臭气哄哄的袜子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我有一枚命运魔骰》《每月一亿游戏金》【笔墨阁】《鉴罪者2》《精神病在废土当万人迷》《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》《白衣披甲》【废柴流小说】《守陵娘子山食纪》《肝到厨神才算开始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