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虞姬之影,勋贵之殇(下) (第1/2页)
迷迷迷糊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家读dajiadu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翻开史书,不难发现一个规律。
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,大多都是皇帝高度集权。
这时候的勋贵,都是跟着皇帝打天下的,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。
所以天下初定,他们就是朝廷最顶层的势力。
或为封疆大吏,或为朝堂巨擘,大多手握大权。
对外开拓,对内镇压,掌握着国家大部分话语权。
随着王朝发展,国势逐渐稳定。
皇帝换了几代后,就会在文官清流们坚持不懈的撺掇下,对手握大权的勋贵们下手。
给予高官厚禄的同时,慢慢开始剥离他们手中的权力。
但,总需要有人为天子牧民。
尤其是缺少能教化民众,治理内政的中下层官员。
这时候,就要依靠开科取士上来的文官。
虽然朝廷最顶层的依旧是勋亲贵戚,但中层及以下慢慢就被科举上来的文官替换。
士林逐渐发展壮大,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。
此消彼长之下,勋贵的权势就会慢慢走向衰落。
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勋贵集团就会随着爵位更替,以及文官集团的崛起,一点点走向没落。
这個过程可能会很漫长,需要几代人的时间。
在这个过程中,大多不思进取的勋贵,话语权被剥夺殆尽,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。
等到完全转型,文官集团彻底掌握话语权的时候。
这个朝代可能就会迎来一个标志性的事件。
那就是出现一位,后世史书中的“仁宗”。
这个“仁”绝非是对百姓,而是对文官集团。
最知名的,如那明仁宗、宋仁宗的出现,就是文官集团走向台前,甚或走上巅峰的时代。
只是往往一旦出了仁宗,文官是走向巅峰了,但这个朝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