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大家读】地址:dajiadu.org
013
两石弓,一百步一半的准头。
内宅的女人们不知道,难道连顾海也不知道?
前朝末年,昏君当道,百姓困苦,又有十八路反王作乱,因此吴宋王朝立国之初,将士们的武力值不高。当时的太祖皇帝就曾经立下规矩:“诏颁河北渚军教阅法,凡弓分三等,九斗为第一,八斗为第二,七斗为第三;弩分三等,二石七斗为第一,二石四斗为第二,二石一斗为第三。”
也就是说,那个时候,百姓因为长年的饥饿和营养不良,所以身体素质普遍不高。能够成为弓箭手的标准是能够拉开七斗弓,这也是最低等的弓箭手;第二等的标准是八斗;第一等的标准则是九斗。
可是,到了定都长安之后,不止一位将领表示“士挽弓七斗、八斗者甚众”,要求皇帝更改标准。因此,当今皇帝校阅过军队之后,又定下了新的标准:“殿、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,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,箭十二,六箭中垛为本等;弩手带甲,百步射四石力,箭十二,五箭中垛为本等。”
也就是说,现在的弓箭手的标准是:全副武装,能拉开一石二斗的弓,六十步的射程,十二箭中至少要有六箭射中草垛。满足以上条件,才算是合格的弓箭手。
换而言之,顾宁能够拉开两石弓,在弓箭手中,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,更不要说,他一百步内有一半的准头。这样的成绩,就是放在禁军(即殿司军)中,也排得上号儿的高手。
单凭这一手箭术,就是不靠顾海的面子,顾宁都能够自己进殿司军。
而半石弓,那根本就是小孩子的玩具。或者说,顾家的男丁们,从长辈那里得到的第一张弓就是半石弓。安氏的宝贝儿子顾十爷顾安竟然只拉得开半石弓,还是十箭九空的准头,别说是通过殿司军的考核了,就是想进厢军(即辅兵)也要被人嫌弃。
安氏立刻就争辩道:“那是老七心疼弟弟,所以特意让出来的。对,就是这样!”
“我爹让了,十叔就不能推辞吗?”顾七七娘答道:“十叔不是号称饱读诗书吗?怎么连起码的长幼有序都不知道?即便我父亲有底气考进殿司军不在乎这一个职位,那个位置也该轮到八叔,八叔若是推辞,还有九叔。十叔着什么急?我们顾家原本就是军旅起家,靠的就是武力。没有武功,进军队做什么?等着送死吗?十叔没有本事,还不知道虚心,更不知道礼让兄长,也难怪这么多年也不见动一下。十叔只知道抱怨自己怀才不遇,怎么就不想想自己吃相太难看所以被别人嫌弃所以不得升迁?十叔自己不争气也就算了,还将下面的叔父们都耽搁了。不然,一个一个来,叔父们还会没有官职?祖父还能够委屈了自己的亲儿子?现在倒好,下面的几位叔父们闲在家里,连堂哥们娶亲,也没办法让堂嫂们穿戴上凤冠霞帔!”
顾七七娘这么一说,就连苏氏和米氏也都红了眼。
他们分别是顾海的长子顾宪和次子顾骞的妻子。顾宪今年四十一岁,顾骞今年三十九岁,这兄弟俩别说是儿子了,就是嫡孙都有了。可就是因为种种原因,苏氏和米氏的儿子都没能得到官职,只能闲赋在家。看到儿子只能虚度时光,苏氏和米氏的心局别提有多难受了。
苏家米家跟顾家一样,都是随着新朝而成为官宦人家的,苏家原来是屠户,米家原来是挑夫,而顾家原来是农户,顾老太爷还曾经做过太祖皇帝身边的奴仆。三家都是差不多的根底,都是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才有了今天富贵,所以,顾家、苏家、米家,谁也不用瞧不起谁,大家都是一样的草根。
可是,现在苏氏和米氏的娘家侄儿比他们的儿子还小些,可是人家结婚的时候,新郎官都是穿着簇新的官袍,新娘子都是凤冠霞帔,只有他们顾家,只能用其他的礼服代替。苏氏和米氏会好受才怪!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有间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大家读dajiadu.org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